旅游与摄影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摄影微模块的舞蹈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以高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体验式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教育学领域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尤其在舞蹈教育领域,由于身体认知与艺术感性的特殊性,更让舞蹈学习课程中学生体验和感悟显得更为重要。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搜索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检索2014 年到2019年的相关文献,共得到2951 篇文献。在文献统计研究显示,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题的文献在近五年的研究中呈现持续增长的递增趋势。涉猎范围也是较为宽泛,包含教学方法、情景策略以及在各种课程中的广泛应用。但以“舞蹈体验式教学”为主题的文献却仅仅得到一篇学术论文以及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对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数据,以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为例通过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为舞蹈学学者、舞蹈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

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分成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也因此形成了认知学派与体验学派。认知学派以“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主义呈现,具有强制性的桎梏。体验学派以学生“经验生长”为中心,主张学生的学习应与其兴趣和愿望结合起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正如教育学者纽曼所说体验学派的出现是知识从“传授式”的模式向“体验式”模式的转变的重要突破。

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该文件从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5 个方向详细指出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培养方针。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要求,也成为了中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体验式教学理念正是在这一环境下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其倡导学生通过体验进行学习,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到整个学习的感受,充分感悟学习的魅力,使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附庸,真正享受到素质教育的学习乐趣。

二、舞蹈体验式教学内容阐述

舞蹈与摄影的跨学科设计定位于对舞蹈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综合体验,以摄影的方式辅助舞蹈教学。摄影是专业术语,源于希腊语词汇中的和graphis,是光线和绘画之意。合并译为“以光线绘制图画”。摄影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1839 年问世以来引起了艺术家们的关注。直到19 世纪50 年代名片照片的形式出现,形成了早期的舞蹈摄影雏形,但早期的舞蹈摄影多为一些摆拍的作品,舞蹈摄影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留当下的美好容颜与身姿,真实的舞蹈力量和舞者的情绪不能在舞蹈摄影作品中得到相应的表达,最早期的舞蹈摄影题材作品多为静止属性的芭蕾摆拍。

“摄影微模块”设计探索模式,借助影像辅助作用,反转了舞蹈教学中学生肢体感知单一的弱势。解决学生在舞蹈的肌肉记忆训练中,获取肢体感知途径较为匮乏的现象,从重复的镜像模仿感知中,探索更多的关于肢体感知的理解途径。以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为例,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作为舞蹈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能力,掌握动作的民族韵律以及审美的特点。对动作的姿态造型、运动轨迹、幅度节奏等,形成整体的韵律把握。建立阶段性教学摄影微内容,本实践目前主要针对舞蹈专业学生,基于中国古典舞的形象特点,在充分发挥学生创作的基础上,形成三个阶段模块:静态舞姿的掌握、动态舞姿的应用、专题舞姿摄影的创作。

(一)静态舞姿掌握阶段

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曾说:“摄影实际上是抓住某一时刻将其从时间中分离出来,这正是照片的特性之一”。摄影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即是它的空间静态性,将时间凝固在空间中。将舞蹈的动态与摄影的静态结合在一起,达到以静呈现动的视知觉,在舞蹈的瞬间形象中捕捉典型形象的瞬间永恒。舞蹈具有流动性、空间性、审美性的属性,在中国古典舞的实践教学中,连续性的舞蹈动作难以发现动作细节的处理,在舞蹈摄影的过程,静态舞姿的形象得以再次呈现,凝固在时间中的造型呈现影像世界的艺术瞬间,促使学生形成对动作整体的新理解,达到规范动作规格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