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摄影
一、引言
混合式学习在国内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的改革都在重新呼唤混合式学习[1]。2015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 月4 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中指出“互联网+”教育的重点行动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的变革,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本研究基于移动智能教学服务平台——云班课和学生自带设备(BYOD),重新架构《摄影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开展即时互动反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也正好符合了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的要求,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
二、现状分析
1.相关研究分析
自2007 年开始,国内陆续有大量研究者提出基于Moodle、Blackboard 等网络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研究。2010 年后,开始有研究者提出QQ 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 (CNKI)的文献发现,Moodle 和微信是开展混合式学习研究数量最多的两个平台。其中,微信平台支持下的相关研究于2014 年开始大幅增加,这也恰好符合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的特征。但Moodle 等网络教学平台不太适用于移动端,无法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相结合,难以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导致混合式学习的效果不明显[4]。而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的娱乐属性过强,干扰信息较多,不利于资源的组织和学习活动的良好开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时代特征的专业要求[5]。随着专业化移动学习工具的出现,开始有学者开展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如杨艳雯[4]等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学习设计。倪胜军[6]从学习活动、动机、反馈、评价及教学效果等五个维度,调研分析学习者对于云班课与初中化学课程整合的满意度。
2.课程现状分析
《摄影基础》 课程是韶关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共32 学时,理论和实践课各占16 学时。每周安排2 课时,理论与实践根据教学需要间隔安排。但由于受教学进度计划以及传统课堂的限制,现实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1)Moodle 平台不利于移动端学习
实证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征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影响[7]。尽管该门课程之前也建设了Moodle 网络课程,但其使用要通过PC 端,不适应手机等移动终端。同时,由于校园网络使用范围的限制以及课程平台负载问题,经常导致登录不顺畅或者加载时间较长,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监控管理弱,交流有限
《摄影基础》 课程中实拍训练主要采用小组分散实践的方式。成员较多且大多是户外实践,教师无法及时掌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工作也难以很好地实现。教师主要通过微信群或QQ 群发布教学信息和通知,有用信息会被无关紧要的内容刷屏甚至淹没,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及时注意到。
(3)平时表现难以记录和统计,学习反馈不及时
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进行的评价,但它绝不是“随便”的评价,应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8]。传统环境下,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具体记录和最后统计工作繁重且困难,往往导致平时表现评定的模糊笼统。《摄影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作品的评价,但在课堂上不能保证足够时间进行作业展示、学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活动。优秀作品和经验技巧无法得到及时分享,学生不能及时收到反馈,将会影响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云班课简介
蓝墨云班课App 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免费云服务平台,2019 年6 月升级改名为云班课,已经成为智能云教学领域的主流平台之一[9]。新版云班课App 增加了蓝墨人工智能(AIMOSO)功能,用基于教学行为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改变传统课堂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对学习者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养成“有心无力”的尴尬困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