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摄影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互联网文化服务的文化馆摄影公益培训新模

一、前言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①。“互联网+”思维大多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其实也可以拓展到文化公益服务中去,实现文化服务深度普及化。文化馆是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配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追求逐步提升,文化馆实际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提供文化服务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工作不外乎两点:一是搞活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氛围;二是根据地区特色创作出具有本地文艺精品,文化馆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以往那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承办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公益培训及节日庆典等活动,而且现在还要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文化服务,其中,数字化服务能力则是文化馆提供文化服务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数字化文化服务是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是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窗口,是本地区文艺精品创作阵地。

二、适时改变传统观念,认知“互联网+”新媒体

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型,文化工作的风向也转向了基层服务。文化馆摄影干部的职能不仅要用相机记录文艺活动,带领本地区摄影团队进行摄影精品创作,现在更加重视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文化馆公益培训深受群众喜爱,而各个地区文化馆专职摄影老师人员有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文艺需求,群众面对面接受辅导培训机会不多,所以网上公益培训成为热门,群众足不出户享受“私人定制”文化大餐。

目前,网络新型媒体有微信、公众平台、APP应用、网站、博客、微博等。微信就是有着亿级用户,充分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和潜在价值,通过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黏贴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系统”。利用公众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方式②。APP简单来说就是手机后期安装的软件,目的就是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用于满足用户各式各样个性化需求。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逐渐完善,混合式学习越来越得到大家重视。所谓的混合式学习,即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的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③。在摄影公益培训中,可以贯穿混合式学习模式,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开展公益培训新模式,把公益培训扎根于群众文艺需求里。

三、牢牢提升技术水平,升华摄影服务理念

“互联网+文化服务”是新时代的产物,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信息基本上是图文信息,图文信息在各大网站、公众平台几乎占据着大部分版面,也是因为容量小、“有图有真相”等各方面原因受到大家追捧,之所以图文信息目前还是主流,这跟互联网的速度和收费息息相关。就拿摄影公益培训来说,不仅要求摄影老师要有扎实的摄影技巧,而且还得具备图文编辑能力,常用图片处理软件有美图秀秀、彩影、光影魔术手、PS等等,这些对于摄影老师来说应该不在话下,摄影人专业就是图片处理,但是文字功能这就需要好好学习,特别是把摄影技巧怎么样深入浅出,让大家显而易懂。

现在大部分相机都增设了摄像功能,而且摄像功能正在逐步完善,等到下载视频只需几秒,流量收费非常便宜的时候,或许视频信息就会成为信息的主角。作为摄影老师也得与时俱进,特别是要掌握摄影、摄像、录音等硬技术,通过新媒体传播摄影艺术,提供摄影公益服务,也要放下摄影大师的架子,到基层到群众当中去,盘活本地区摄影艺术。

视频编辑难度比图文信息要大,首先是硬性要求,视频编辑软件对电脑要求比较高;其次是技术要求,摄像机不仅要会用,拍摄视频还得讲究推拉摇移;然后就是后期制作,视频编辑软件难度也比图文编辑难度大,对摄影老师提出了不少技术上的挑战。

目前比较常用的视频处理软件有adobe pr、Media Studio Pro、绘声绘影等,视频特效软件有adobe ae、maya等,其功能就是对视频剪辑、压缩、特效制作、配字幕等。部分视频做好以后大多还需要配音,常用声音处理软件有gold wave、adobe au等,其功能就是对声音文件进行非线性后期处理,主要从响度、音调、音色等方面进行后期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