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摄影
    主页 > 期刊导读 >

菩提树下的故事外一篇

1998年,重渡沟开发之初,村民对旅游并不了解,也不赞成。时任潭头镇副镇长的马海明清楚,要拓荒重渡沟,首先得拓老百姓思想上的“荒”。群众思想的“拓荒”工作就是从这棵菩提树下开始的。菩提树下,马海明不知开过多少次会,掏心的话不知说过多少遍,不知多少次不厌其烦地为村民描绘重渡沟旅游开发的前景。最终,他说服了群众,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的千年菩提树不仅成为重渡沟的一道胜景,也成为重渡沟人顿悟真理,走上致富之路的见证。

最初,我是在书本里知道菩提树这个名字的,当时觉得这名字挺奇特,便牢牢记住了它。后来到广西、云南等地旅游时,多次见过菩提树,对菩提树的印象不断加深,还曾写过一首《菩提树下》的短诗在刊物上发表。这次到重渡沟采风,得知这里有一棵千年菩提树,重渡沟的致富领路人马海明曾数次在树下召集村民开会,这棵菩提树便在我心中更加高大伟岸起来。当地朋友告诉我,这树就在我们入住宾馆左侧500米处。窗外月光如水,很想去看看它。在我看来,菩提树本身是智慧的化身,我想慢慢地领悟它带给我的某种暗示或启迪。

昨夜,睡得真香,一觉醒来,天已微亮。我匆匆洗漱完毕,独自走过宾馆门前的小桥,沿街向左前方走去,去造访那棵千年菩提树。毕竟是冬日的早晨,空气里透着一丝寒意,而我的心却暖暖的。街上不见车辆,行人更是稀少,周围一片静谧。

栾川多奇境。一直以来,我对栾川颇有好感,这里山水形胜,自然风光优美,蜿蜒曲折的伏牛山脉,造就了一条条秀美多彩的沟域,重渡沟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脚下的水泥路直通景区,也连接着外面的世界。路边的溪水哗哗流淌,其声,宛若天籁。街道两边是造型各异的农家宾馆,宾馆依山而建,被青青的翠竹环绕,翠竹直插云天,摇曳生姿。1996年,时任潭头镇政府副镇长的马海明,历尽艰辛,主动请缨开发重渡沟景区,使重渡沟旧貌变新颜,2000年,当他调离重渡沟时,乡亲们依依不舍、挥泪送别。2011年5月7日,在栾川抱犊寨景区开发建设中他不幸遇难,终年58岁。马海明去世后,万人相送,当年8月,重渡沟村民自发捐款在景区为他建纪念园。中共栾川县委、洛阳市委、河南省委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向马海明同志学习。

不远处,一棵高大挺拔的树站立在路边,这便是那棵菩提树了,它像一把撑起的伞。这棵菩提树已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树旁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写着菩提树及马海明的简单介绍。菩提树树围3.5米,树高30多米,树龄千年有余。触手可及的树杈及枝条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红色的丝带,丝带在晨风中微微飘动,我猜想,每一条丝带,都有一个美好的祈愿吧!

这棵菩提,树枝繁多且向外发散,每枝树干又分出更多的树枝,许多枝条藤蔓般自然下垂。更让人称奇的是菩提树的枝干分叉处,生长出许多向上的枝条,但凡地面上枝条多的树,地下的根系也会很多,这棵菩提树,傲然挺立在山脚下,厚积的生命勃发于斑斓的世界,酣畅淋漓的绽放,显示着它生命力的顽强,这根植厚土的力量,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叹,更多的是生命的启示。

在重渡沟开发初期,马海明为动员群众经营农家宾馆,经常召集村民到菩提树下开会,还手把手教群众搞旅游接待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为村民设计门楼,帮助村民的家庭宾馆取名字。通过发展家庭宾馆,重渡沟的村民得到了实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常人看来,农家宾馆的环境卫生,乃至房屋的硬件都无法与正规酒店媲美,然而当我住在重渡沟的客房里,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幽雅与舒适,彻底颠覆了以前对“农家宾馆”的认知。

昔日贫穷的山沟,今朝成为远近闻名的4A级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这让我想起重渡沟的致富带头人马海明,想起马海明在菩提树下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想起护佑一方百姓的千年菩提。“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不懈努力,马海明终于将一个穷山沟开发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

时间追溯到1996年,当时的重渡沟,因为尚未开发,人迹罕至,野猪出没,充满凶险。为了勘察、规划景区旅游线路,马海明和他的同伴,一次次脚蹬解放鞋、腰缠葛条,披荆斩棘、不顾艰险地跋涉在重渡沟的山岭沟坎之间。饿了,他们就坐在树杈上啃几口干馒头;渴了,他们就喝几口山泉水。在勘察途中,他们遇上过擀面杖粗的乌梢蛇;山顶暴雨骤降,炸雷劈开的树枝险些将他们砸伤;暴雨过后,凶猛的河水差点把他们冲走。马海明经历了千难万险,曾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勾画出重渡沟旅游线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