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除了参观景点,逛当地的集市购物也是一
同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埃及博物馆一样,开罗的赫利利街市也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这里买卖兴隆,狭小的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工艺品应有尽有。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和顾客前来观光采购,它被誉为阿拉伯智慧的源泉、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沟通文化和向世界提供精美工艺品的窗口。
要问这条古老街市名字的来由,今天,恐怕连开罗市民也不尽全知。这条街的主人原是一位叙利亚人,名叫赫利利,是埃及国王冈苏沃·古里的好朋友。冈苏沃·古里把这条街赠给了他从此,这条街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当时的赫利利街只是一条长长的街巷,两旁伸出几条小巷,商店稀稀落落,其间还有一些拱门和古城镶嵌工在劳动墙。渐渐地,赫利利把这条长街改造成向开罗市民提供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的商业街。今天,任何一个埃及家庭想为儿子、女儿准备婚嫁用品,几乎都能在赫利利街市买到。那里的床橱家具,做工精细,色彩调和,花边饰物,丰富多彩,难以数计。
随着时间的流逝,赫利利街市朝着传统的手工艺作坊兼商场转变。工艺品具有浓郁的东方特色,高超的手工技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名叫盖尔万尼的商店门口,一台硕大的阿拉伯黄铜水烟筒吸引着许多游人和顾客。水烟筒高2.5米,重10公斤,镶嵌着红、黄、蓝、绿的人造宝石,既是名不虚传的水烟筒,又是安置在室内的装饰性台灯。
在另一个店铺的门堂里,挂着一盏船型的吊灯。店主介绍说,它是手工镂刻的纯铜制品,完全是仿造埃及法老御用船只的造型,灯上雕有古代法老时期的艺术图案。
在街市的小巷里,有几家门面简朴的店铺,这里挤满了旅游者,他们神情专注地观看铜匠们的手工操作。这些铜匠都是右手拿小锤,左手握小凿刀,在光亮的铜盘或烟灰缸上刻着法老时期的纹饰和《古兰经》经文。
阿加基银铺,是又一个吸引游客留步的地方。这里,璀璨夺目的银匙、茶具、烛台,手饰应有尽有。货柜里一只镂刻着东方花纹的银质烟灰缸,是埃及农村妇女戴的脚改制成的,做工之巧,质地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埃及民族服装,尤其是阿拉伯妇女长袍,具有东方服装的典雅和西方服装的华丽,是妇女参加晚会出席喜庆活动时爱穿的礼服。人们细细地欣赏着一些挂在外面的长袍,料大部分都是手工纺织的埃及棉布,前胸和下摆是用金、银线绣的艺术图案,富有雍容华贵的气质,难怪东西方的旅游者来到此地,都爱买上几件,自己穿或馈赠友人。
赫利利街市里的手饰店,同西方手饰店不同之处是更带有民族特色。手镯、耳坠、项链等各项饰物,除金、银作原料外,还选用埃及产的玛瑙、琥珀以及人造宝石,镶嵌得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700多年前,赫利利街市的入口处,是当时王公贵族的府邸“莲花宫”。如今,“莲花宫”变成“莲花官香料店”,出售各种香料、香水和香精。其中一种名叫“闺房幽香”的香水,馨香扑鼻,最受人赞赏。这里的香料、香水都是从花卉中提炼出来的,不同于人工合成的化学香精。莲花宫香料店里,还出售阿拉伯妇女涂眼睑用的油墨,它能促进睫毛生长,并有消除眼炎的功用。这种油墨的颜色,最早只有玄色,现在有蓝、黑、绿、棕、灰、金、银等色,金色和银色的油墨最昂贵。
在赫利利街市里溜,如同在阿拉伯艺海里徜徉,每个铺面,每件工艺珍品,都使人流连忘返。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到,赫利利街市历尽沧桑而安然无恙,它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