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林牧专业开设摄影课的必要性
随着4G手机的普及及5G时代的来临,器材的智能性与便利性使得摄影早已不是少数人的爱好。对于大学生等年轻人群体,特别是农林牧专业大学生来说,手机和相机除了拍摄生活照,在本专业方面也使用的非常频繁。然而,通过观察农林牧专业学生所拍摄的素材图片,可以发现他们普遍不能把被摄对象的形状、尺寸、质感、色彩和美感等完美的表现出来。对于这些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和同学们没有重视系统的学习摄影基础理论。
1 认识摄影
在手机拍照功能及其丰富的今天,大家认为拍照就是那么回事,想拍照时拿起手机等摄影器材按一下快门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只要把被摄对象拍进来就行了。实际上真正的拍摄,我们不光要把客观事物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还要求图片具有美感和可欣赏性。如此,我们所拍的照片就具有了参考价值、史料价值、纪念价值和一定的科学鉴别价值。当然,要达到这种拍摄水平,不但要求拍摄者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摄影技术和技巧,还要求拍摄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重视摄影技术
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会拍照,但谈到摄影就不是很熟悉了。摄影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摄影艺术考验的是拍摄者对“美”的感受和理解,需要拍摄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而摄影技术则是考验摄影者对摄影器材的熟悉和临场拍摄的掌控。对于大学生来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而摄影技术包括熟悉摄影器材、掌握摄影用光、摄影构图和基本的后期处理,这些内容在摄影课程中都有系统讲授,通过摄影课程的学习,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培养大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3 专业素材的特殊性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导致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生通过翻拍纸质作业提交线上批阅。从学生提交的作业会发现很多问题:画幅不对、清晰度不够、完整性欠缺、受光不均匀等问题。对于农林牧专业,由于其专业素材的特殊性,拍摄要求更高。农学院的学生,需要拍摄水稻等作物的生长过程、结果成效、病虫病害;林学院的学生,需要拍摄林业树木的生长效果、不同的花卉和植物的质感;动科院的学生,需要拍摄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解剖图片和标本等。在拍摄这些素材时,为了更好的突出主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构图方法。例如,为了表现水稻等果实饱满壮大的形状,可以把果实和测量工具放在一起,采用对比构图的方法拍摄;为了更好的突出病虫病害,可以选用对比色来拍摄病虫;为了更好突出小动物的细节,可以选用微距镜头拍摄;为了拍到远处的动物,可以选用长焦距镜头加三脚架稳定拍摄器材,获得清晰的图片;为了更好的表现树叶等物体的质感,可以选用侧逆光或逆光来拍摄。这些摄影技术,都可以通过摄影课程的系统学习而掌握并应用于外拍活动中。
4 艺术素养
人们有个误解,认为必须拥有专业的摄影器材才能拍出美的大片,殊不知“美“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关键在于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和发现,很容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得“美”景:可爱的动物、新颖的植物、鲜艳的花卉等。通过摄影的学习,我们自然而然的会养成用摄影的眼光去欣赏身边的事物,通过最实用的构图、光影和色彩等拍摄手法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出色的图片。
摄影除了利于本专业,对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有很好的促进与改善。摄影可以丰富大家的生活,这也正是许多人开始学摄影的原因,不管是记录大学同学的成长,还是班级聚会、社团活动和学校大型文艺,摄影都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记录点滴,留下难以磨灭的历史性记忆。因为学了摄影知识,可以走到哪里拍到哪里,美好的景物、新奇的事情、绿意盎然的大自然,都可以是我们旅行中最好的记录,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融入大自然。摄影是需要多走动、用心去观察的一个课程,有句话说得很好:“取景靠走、测光靠瞅、防抖靠肘、变焦靠手、对焦靠扭”。所以说,摄影既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又陶冶情操,增加阅历,培养气质。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5G时代即将到来,线上活动日趋频繁,直播行业空前高涨,摄影的需求亦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作为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是新时尚的开创者、领跑者、弄潮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如何利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现个性、收获流量,摄影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还是需要掌握的,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创新发展。以其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自我摸索来提高摄影水平,不如开设摄影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快速提高拍摄水平,短时间内从老师那里获得摄影经验和审美能力。所以,高校各专业特别是农林牧专业很有必要开设该课程。